親人去世之後!安葬骨灰需要「注意7點禁忌」 別弄錯了「尤其是最後一點」不然帶來厄運
提到死亡,這是每個人都想要避開的話題,但是它又是每個人都逃不開的事情。
生老病死,是大自然的法則,也是人力不能更改的事情。
我們在長輩的歡笑聲中來到人世,而長輩又在我們的哭泣聲中離開我們。
生與死,更迭交替,如何讓親人離開的更安心呢?
在很長一段歷史中,我們都奉行土葬,講究入土為安。
那麼火葬的話,我們在安放親人骨灰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呢?
1、提前選好風水寶地
《葬書》中寫到,孩子和父母的運勢是相連的,因此當父母身死後,一定要選擇個好地方,這樣他們的在天之靈才會造福後代。
在給親人入土之前,要提前選擇一個風水好的地方。
按照風水說法,如果陰宅沒有選好地址,將會有千年的禍患發生,後人也會不斷倒霉。
如今,城市發展快,建設了很多公墓。
雖然說公墓這裡的風水都差不多,但講究的人也認為方位不同,朝向不同,也會造成風水吉凶不同。
所以,有這方面講究的人,一定要提前找個自己信得過的風水師傅,提前看好位置。
2、抱骨灰盒之前一定要洗手
當親人火化結束後,我們一定要洗乾淨自己的手再去接觸骨灰盒。
如果沒有條件洗手的話,就需要注意在抱骨灰盒之前不能用手觸摸小動物,尤其是家裡養的貓和狗。
在古人看來,人死後的一段時間,靈魂是會在周圍飄蕩的,這時候如果手觸碰過貓和狗,再去抱骨灰盒,是會驚擾逝者的靈魂。
另外,手不幹凈的情況下去抱骨灰盒,也是對逝者的不敬。
3、骨灰盒不能見到陽光
在民間講究「出靈不見光」,在給逝者下葬的時候,不論是用土葬還是火葬的方式,都要注意用遮陽傘或者遮陽布來遮擋棺材和骨灰盒。
因為古人認為,如果讓逝者的遺體或者是骨灰見到光,就會令他們的魂魄受到傷害,一旦發生魂飛魄散的事情,就會影響投胎輪迴。
還有說法認為,骨灰盒是陰氣很重的物品,而陽光屬陽氣重的,兩者相衝,因此要進行遮光處理。
當我們將親人的骨灰收集放好,再走去墓室這段時間,可以讓旁邊的人幫忙打一下雨傘。
或者也可以提前準備一塊布,有的地方用紅布,有的地方用黑布,將骨灰盒蓋起來。
4、活人的影子和印記不能出現在墓室內部
在過去,人們將逝者下葬入土的時候,會格外的小心,以免在墓室內部疏鬆的土壤上留下自己的手印和腳印。
不僅如此,古人還特別忌諱自己的影子落在墓室里。
因為,他們認為這些印記會衝撞了墓室的風水,會對逝者的靈魂造成干擾,會給後人帶來厄運。
如果在埋葬的過程中,不小心留下了印記,或者是朝向不對,讓影子落入了墓室,也有辦法化解。
人們會用提前準備好的紙錢,將印記抹平,然後撒一些紙錢蓋住影子落下的地方。
不過如今人們都不需要提前挖坑,公墓中修建的墓室都是水泥的,也不會留下手印和腳印,大家只需要注意影子的方向即可。
5、燒香敬酒
將骨灰盒放入墓室後,就要封閉墓室了,在墓穴封閉之後,親人們將提前準備好的供品、香燭擺放在墓室的前方。
然後,親屬們需要輪流的燒香敬酒。
燒香的時候要注意,一般手上拿3支香,點燃後雙手將香高高舉起略微超過額頭的高度,向逝者鞠躬,表示敬意。
敬酒的話,就是將杯中的酒水慢慢的灑在墓室前方的空地上。
以前還沒有禁止燃放鞭炮和燒紙,有的地方還會點燃鞭炮,那震耳欲聾的炮聲會將墓室周圍的孤魂野鬼趕走,這樣逝者的靈魂就不會被他們打擾,也能安息了。
最後就是燒紙,人們覺得人不是死了,而是靈魂去了另外一個地方。
在那個地方,人們也需要花錢,只不過他們的錢是需要親屬通過燒的方式寄過去的。
燒的紙錢越多,逝者得到的錢財也就越多,也就越能保佑後代。
然而,在現代社會,出於保護環境的目的,很多地方都不讓放炮燒紙。
人們可以使用電子鞭炮和鮮花來替代,以更環保和更文明的方式來寄託對逝者的敬意與哀悼。
6、骨灰安葬完之後要吃糖或糕點
在祭拜完逝者之後,人們要吃一塊糖或者是一塊糕點,不同的地方吃的東西不一樣,但寓意是差不多的。
人們認為安葬逝者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,但可以通過吃甜食來緩解心中的悲苦。
這也寓意著人們在經歷了悲痛的送別之後,生者的生活還能夠保持甜蜜順遂,重拾生活的希望和美好。
7、離開墓地不能回頭
這是人們安葬完逝者,結束所有祭拜流程之後的最後一個規矩。
離開墓地之後,人們往往對逝者戀戀不捨,可不論心裡多麼不舍也不能回頭看。
這是因為在迷信說法中,如果回頭看,一是怕逝去的親人看到你回頭了,知道你捨不得,他會走的不安。
二是你回頭後,容易讓一些髒東西沾上你,然後把他們帶回家,從而帶來厄運或者是疾病。
三是害怕回頭看到不好的東西,村裡人總是說有鬼,可能是怕看見鬼怪吧!
還有的地方講究葬好之後回家都不能走來時的路,這寓意著不走回頭路。
一來怕逝者的魂魄會跟著後人回家,二來也是告訴孝子不要沉浸在過去的悲傷中無法自拔,要往前看!
總之,安葬骨灰的講究是很多的,從選址到安葬結束離開,這其中有多個環節,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的注意事項,大家一定要多多了解。
只有了解好這些規矩禁忌,才能將葬禮辦好,然後讓親人離開的更體面,我們也能藉此盡最後一份孝!
文章參考:今日頭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