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老了!去兄弟姐妹家「走一圈」就會明白很多 還能聚在一起「是很幸福的」要好好珍惜

  • 2021-10-18 10:07

這個世上,除了父母之外,和我們最親的人就是手足了。兄弟姐妹之間,血脈相連,從小一起長大,然後各自成家。

人越老,情越重,見一面少一面。

電視劇《我的兄弟姐妹》有一個生離死別的開頭。

一家人,父母相繼離世,兄妹四人失散,各自流落。

但自始至終,大哥對弟妹們都念念不忘,他費盡周折,耗盡半生精力,把弟妹三人一一找齊,最終重聚。

有人問大哥,父母沒了,弟妹各自也都有了家庭,團聚到一起還有意義嗎?

大哥說了一句話:「父母不在,兄弟姐妹就是至親。」

兄弟姐妹之間的愛,任憑歲月拉扯,苦難消磨也不會消失。因為它流淌在血液裡,與生俱來,一生相隨。當人老了,到兄弟姐妹家走一遭,會明白很多東西。

圖片來源:百度

人老了,越來越念舊情

某次和一個傢具廠老闆吃飯,他說自己以前是做奢侈品的,我非常詫異,問他怎麼轉行跨度這麼大。

他感嘆一聲,講起往事。

當年公司倒閉,欠了一屁股債,人脈通通不管用。極度迷茫之下,某天他經過一個弄堂,裡面有人在搬家。

弄堂裡堆滿了全新的傢具,其中一張舊桌子格外顯眼。

這時,裡邊一個人說:「這個桌子不是讓你扔掉嗎,怎麼還搬過來了?」

另一個人回道:「這個可不能扔,小時候一家人圍著它吃飯,現在父母沒了,但弟妹們還會常來做客。」他恍然大悟,收拾行囊,帶著妻兒回了老家,創業至今。

圖片來源:百度

落葉終是要歸根的。

當人老了,便會越來越念舊情。在外拼搏時,常常淡忘了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。但人過半百時,對小時候出生的老家,一起成長的兄弟姐妹,都會惦記、眷戀。有詩云:「樹高千尺根還在,人行多遠故鄉心。」

去兄弟姐妹家走一圈,就知道,不管攢下多少財富,多少房、車,人最終的歸宿,還是老家,惦記的還是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。

它是生命開始的地方,也是靈魂最後的歸宿。

他們寄託著記憶深處的親情和心頭的牽掛。

圖片來源:百度

人老了,都過得不容易

前段時間有個新聞,說有位年過60的趙姓老人,離家遠行去看望多年不見的一兄一妹。

他先去了大哥家,兄弟二人相聚一場,免不了長敘往事和近況。

他看到大哥腿腳不俐落,走路有時還要拄拐杖。大哥跟著兒子生活,由於兒子全心照顧孫子,所以不大關心他。

告別了大哥,老趙去了小妹家,小妹在體制內工作了幾十年,退休金也夠用,衣食無憂。

但妹夫偷偷跟他說,兒女對家產分配很不滿,但小妹性子硬,不願跟兒女和解,兒女索性不來探望,總感覺很孤單。

從小妹家出來,老趙感慨萬千:人老了,誰都不容易。

沒有人會一直讓你依靠,年紀大了,身體機能不比從前,時不時有些病痛,常跑醫院,令人糟心不已。人老了,唯願在遠方或身邊的兄弟姐妹,身體康健,多聚聚,互相關懷,互相慰藉。

圖片來源:百度

兄弟姐妹,比想像中更愛你

網上有個熱門話題:有兄弟姐妹是種怎樣的體驗?

一個回答說:

遠嫁那天,凌晨4點就要去男方家,19歲的弟弟和一行人送我到高速路口,寒風中他一個一個的發煙,說著「辛苦你們了」。

我在旁邊一下流出了眼淚……

父親去世得早,弟弟像父親一樣操持著我的事,有弟弟在,我覺得那天的月亮格外圓。

兄弟姐妹,遠比你想像中更愛你。

圖片來源:百度

蘇軾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,先後喪母、失妻、喪父,可謂經歷了一整個人間悲劇。就連最後的親人,弟弟蘇轍也與自己聚少離多,千古名句「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」,就是蘇軾寫給弟弟的,希望和他團圓。在烏台詩案中,蘇軾沒想到弟弟蘇轍願意用自己的官職求換哥哥一命。

《宋史》裡評價兄弟二人:「患難之中,友愛彌篤,無少怨尤,近古罕見。」

父母不在後,兄弟姐妹的感情彌足珍貴。小時候打打鬧鬧,長大後各自成家,生兒育女,難免少了聯係。當你和兄弟姐妹重新聯係時,會發現對方的愛從未消逝,依舊滾燙。

彼此之間,沒有了怨言,沒有了妒忌,只剩下惦念和憐惜。

圖片來源:百度

《禮記》中說:「父子篤,兄弟睦,夫妻和,家之肥也。」

兄弟姐妹之間和睦相處,是一個家美滿的關鍵。

人老了,如果和兄弟姐妹還有聯繫,就別害怕打擾,沒有什麼恩怨過不去。

還能和兄弟姐妹聚在一起,是一件幸事,餘生一定要好好珍惜。

參考來源:百度

Click to show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