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代最後的迴音!78歲奶奶「堅守公共電話亭27年」月掙90元 只為亡夫的「一個約定」:做到不能動為止

  • 2021-02-02 10:51

「從前書信很慢,車馬很遠,一生只愛一個人。」——木心《從前慢》

在上海市中心的福州路,有著上海最後一家正在營業的傳呼電話亭。

1993年,沈玉琇和幾位同伴承包了這間電話亭。

1996年,丈夫臨終前說,希望她能把電話亭守下去。

如今,78歲的沈玉琇,值守這裡已有27年。

誰還在用公用電話?

在這個幾乎人人都有手機的年代,還會有人到這兒打電話嗎?

等待了三四個小時,沈玉琇終於迎來當天第一位打電話的客人。

她要打給一位租房中介,諮詢一間價格很低的房子,因為擔心是虛假廣告,日後被騷擾,所以選擇了公用電話。

還有的人來這裡打電話,是因為一段心酸的傷痛。

這是一個在上海打拚的年輕男子,呼喚離家出走多年的妻子回家。

小夥子說,只有使用陌生號碼,妻子才會接起他的電話,然而,沒說幾句,電話便被掛斷。

27年守著電話亭,沈玉琇聽了很多家長里短,但也能為人們解決燃眉之急。

老街坊李建明上一次使用公用電話,是自己忘帶鑰匙,叫兒子回家開門。

「不然要在外面凍一個晚上。」

儘管打電話的人不多,沈玉琇卻不曾怠慢。

她清楚,現在還要打公用電話的人,往往都是需要幫助的人。

如果碰到沒帶錢的人想打電話,她也很樂意幫忙,「有人手機忘帶了,有人手機沒電了,幾塊錢的事,不要緊的」。

守著電話,對抗孤獨

上世紀90年代,通訊手段不發達,公用電話亭曾有過一段繁盛的時光,每月最多能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。

如今,電話亭的每月收入只有幾十元。但沈玉琇說,自己有退休金,做這件事壓根不是為了謀生。

丈夫臨終時,告訴沈玉琇把電話亭做下去,「一分錢沒有也沒關係,只要能夠開著。

我知道他的用意,解決我的孤獨。」

丈夫去世後的二十多年裡,沈玉琇一直在努力學習獨居,早上不到9點就上班,晚上8點多才回家。

上海的冬天很冷,公用電話所在的治安崗亭,有空調、微波爐、熱水。

最重要的是,隨時能有人陪著她,「總比我一個人在家裡好得多吧!」

每晚到家後,沈玉琇還要給認識的小姐妹們,打50分鐘左右的電話,家裡家外,她都守著電話過日子。

大年初一過生日,她的願望很簡單

因為電話亭留住了一些上海老城市的記憶。

最近,沈玉琇被媒體報道,她的生活也多了一份新奇,經常會有新聞系在讀大學生,找她完成採訪作業。

雖然採訪問題大同小異,但沈玉琇喜歡和這些孩子們相處,也願意一遍一遍講述自己和老伴兒、自己和電話亭的故事。

「她們都叫我奶奶,跟她們一起出門,我自己也變得年輕了。」

今年大年初一是沈玉琇的生日,她和家人約好了一起吃年夜飯,期待新年這天的家庭團圓。

提到生日願望,沈玉琇表示:「新年祝福家人們平平安安的,祝福他們身體健康、工作順利,這樣就可以了。」

老一輩的感情,是守候,是陪伴,是懷念......

如今,78歲的沈玉琇每天依舊會用酒精擦拭三台公用電話亭,是消磨時間、排遣孤獨,更是守護住屬於一個時代的迴音。

Click to show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