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姑把兒子寄住我家6年!他長大事業有成「年薪400萬」 我女兒最近結婚「看到他包的紅包」我傻了

可老公卻嘆息:「這個孩子怎麼讀了大學後變這樣了?連招呼都不願意跟我們打了。」

有一年春節,我們剛到公婆家,大姑和姐夫就上門了。寒喧了幾句話後,他們面露難色,似有話要說。

原來是白洋準備結婚了,兩人準備在上海買房,不要聘金,但是房子頭期款需兩家共出。

全家把所有積蓄都拿了出來還差50萬,想找我們借錢救急。我有點猶豫,因為女兒在讀大學正是需要錢的時候。而我們剛剛換了一間大房,每月房貸還貸快兩萬

看到我們不吭聲。婆婆又來了,說我們管外甥這麼多年,姐姐姐夫一直念著我們的好。

現在白洋要結婚買房,除去兩個年輕人的感情不說,孩子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只買房不要聘金的,如果錯過了,以後怕遇到的是又要聘金又要買房的,就更難了。所以,我們就當是幫姐姐他們最後一次。

Advertisements

示意圖來源:《淚之女王》劇照

我不說話,但心裡很不舒服。

這個白洋在我家住了六年,出社會工作後別說來看我們,連電話都不打一通。

有一次,老公打電話給他,他只問了句:有事嗎,舅?沒事我先掛了,幾秒後就掛斷了。老公為這事鬱悶了很久,覺得這孩子對他連一聲問候都沒有。

Advertisements

後來,想了很久,我倆還是把錢借給了大姑。不為別的,就看公婆和大姑的面。

在白洋的結婚典禮上,新娘新郎給我們敬酒時,老公拿著紅包遞給新娘。他剛提起白洋在我們家住6年的事情時,白洋本來是笑著的臉,馬上冷了下來。

我趕緊用手拉了老公衣角,及時制止了他,並接過酒杯說祝孩子們新婚快樂,百年好合。白洋的臉才由陰轉晴。

示意圖來源:《與惡魔有約》劇照

Advertisements

回來後,老公問我,為什麼要拉他,我撇撇嘴:「你沒看到白洋當時那張瞬間變化的臉,這說明在他的大喜日子,他人生中的高光時刻,討厭別人提起他的過去。

也許在他心裡,在我家住的那段經歷是他寄人籬下,也是他覺得最沒臉面最自卑的事情,並不想提起,更不想讓外人知道。而你偏偏要提,這不是成心掃他面子嗎?」

老公驚叫道:「我們對他那麼好,他怎麼還不願提。」

我說:「那是從你的角度,對他而言末必這麼想。這就是他為什麼讀了大學和研究生,有出息後一直不願意和我們聯繫的原因。因為他覺得我們見證了他最為不堪的一面,害怕我們在他風光的時候,提起他不願意提起的過去。

同時,白洋認為和我們保持聯繫,就意味著在提醒他,要記得感恩,記得報答我們對他的好。從人性的角度分析,人們都只願意索取不願意回饋,所以他想斷了聯繫,就會暫時忘記過去,也不用想著回饋。」

Advertisements

示意圖來源:《與惡魔有約》劇照

自白洋結婚後,我們再也沒見過他,老公也不聯繫他了。我們只是斷斷續續從大姑那裡聽到一些新消息。白洋有了孩子,聽說大姑去幫他帶了兩年孩子也回來了,後來就再也不願意去了。

白洋結婚欠我們的錢,三年後大姑也還了。今年女兒結婚,我們只是通知了大姑。可能是大姑通知他,也許是想提醒白洋,別忘記了我們這個舅舅舅媽吧?

Advertisements

婚宴開席的時候,我老公想去找白洋,結果沒找到。大姑說是白洋並沒有吃喜宴,而是來包了紅包後就直接走了,大概看我們太忙了,他就沒跟我們打招呼。

聽完大姑的話,老公一直在糾結,當初我們對他那麼好,為什麼他現在卻這樣對待我們,難道當初我們做錯了嗎?還說,早知道白洋今天會變這個樣了,他就不該答應大姑讓他進城來讀書。

我說:白洋很清楚,你對他好,是看在姐姐的面子上,做了舅舅該做的。該感謝你的人是你姐和姐夫。白洋當時作為一個孩子,心智並不成熟。可能他並不願意離開家鄉到一個陌生的地方,陌生的家庭。

示意圖來源:《夫婦的世界》劇照

Advertisements

雖然我們是舅舅舅媽,可畢竟不是他爸媽,不能像在家一樣自由。受了委屈他只能自己忍受,心情不好他也不知道向誰傾訴,只能自己消化。即使他向你姐夫抱怨,他們只會說要好好學習,聽舅舅舅媽的話。

這些話,對於一個正需要爸媽安慰和疼愛的十五六歲的孩子而言,不會起到寬慰緩解情緒的作用。相反,可能讓孩子覺得在父母心中,他們並不愛自己,只是一味地要求聽長輩的話。

時間久了,孩子就會產生偏激的想法,對親情非常冷漠。

我們答應他來讀書,住進我們家,也是看在姐姐的面子上,是你履行對姐姐作出的承諾。

老公聽我說完,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。

示意圖來源:《和我老公結婚吧》劇照

在人性面前,親戚相處是一種很複雜和微妙的關係。

但是無論怎樣,我們管不了別人,只要自己做到問心無愧就好

雖然和老公是這麼說的,但我心裡想想還是覺得很感慨,如果是你們遇到,會怎麼做呢?是不是該找時間和外甥聊聊解開他心裡的結呢?




來源:toutiao

Advertisements

回首頁

2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