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萬要注意!身體「9處腫塊」當心變癌症  一發現就要及時就醫:否則就晚了

  相關:大脖子病與「碘」恐慌

  缺碘會得「大脖子病」,這個中國古書早有記載。《莊子》中就有關於「癭病」的記載,這種病以「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」為特徵;晉代的葛洪在《肘後方》中也有用海藻浸酒治「癭病」的記載。1920年代,一位醫生在醫學雜誌上報告了自己利用每日9毫克碘劑治好少女甲狀腺腫大的病例,人們開始用碘治病。

  最初,為了補碘,人們需要每日服用藥劑師開出的藥方——通常是稀釋的盧戈氏碘液。但這種方式,相當於要求正常人要每天服藥,非常不便,有人便想到了把碘以一定比例加入食鹽,公眾便可以從飲食中攝取碘了。1920年代,碘鹽在美國就已得到了很好的普及,當時的一位醫生評論認為,「部分原因是宣傳工作做得好,才保證了碘鹽的普及。」1960年代前,各國的碘缺乏防治工作基本上是各自分別進行,直到1980年代,醫學界證實了碘缺乏不僅會引起甲狀腺腫和兒童呆小症,還有最主要的危害是造成不同程度的兒童腦發育障礙。有研究證實碘缺乏可使人群平均智商降低13.6——這就涉及到一個事關人口素質的嚴重問題了。1983年,學術界提出「碘缺乏病」代替過去「地方性甲狀腺腫」。1985年,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成立了上文提到的「國際碘缺乏病理事會」,以推進「普遍食鹽碘化」。

Advertisements

  1994年下半年,中國的全民食鹽加碘開始在各地陸續普及,在當時的《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》中曾明文規定:兩部分人群——高碘地區人群和因治療疾病(特別是甲狀腺疾病)不宜食用碘鹽的人群不食用碘鹽,這部分人群可到鹽業部門專設的商店購買不加碘的食鹽。



6、腿上的腫塊

  如果腿上的腫塊伴有流血、疼痛、發癢或是長時間不癒合,很可能是皮膚癌(鱗狀細胞癌)的先兆。

  當你摸到腫塊時,怎麼判斷未來會不會變癌症?

  .腿上的腫塊如果是水腫則應考慮三種可能性。

  腿腫,或稱下肢水腫,是臨床常見的癥狀。導致下肢水腫的主要原因包括: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、淋巴水腫、靜脈曲張等。

  當出現下肢水腫,特別是一側下肢突然腫脹時,應考慮是否由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所致。靜脈是血液迴流的通道,血栓形成后,血栓堵住了通道,血液不能迴流,只能囤積於下肢,導致下肢腫脹。同時,血栓在靜脈內還會導致靜脈炎,加重患肢脹痛。

Advertisements

  靜脈血迴流到心臟后,會進入肺部來完成氧氣的交換。按摩、擠壓下肢,容易使血栓脫落,隨血流流經心臟,最後「卡」在肺動脈裡面,導致肺動脈的血流受阻,進而引發咳嗽、胸悶等癥狀,甚至窒息死亡,即醫學上所說的「肺栓塞」。據統計,60%以上的肺栓塞乃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所致,其中,嚴重、致命性的肺栓塞佔1%~5%。

  超聲確診后立即卧床

  要區分腿腫是否為血栓所致,只需做一次下肢靜脈血管的超聲多普勒檢查即可。當確診為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后,患者應立即卧床休息,避免劇烈運動,特別注意不要按摩患肢,並接受針對性治療。一旦出現咳嗽、胸悶、呼吸困難等表現時,應警惕是否已經發生肺栓塞。



7、手臂下的腫塊

  腫塊質地柔軟,有彈性,一碰就疼,飲酒後痛感更強,這可能是乳腺癌或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先兆。

Advertisements

  淋巴結遍布全身,只有在比較表淺的特殊部位才可觸及。如頜下、頸部、鎖骨上窩、腋窩、腹股溝最易摸到。女性患乳腺癌時在乳房周圍及腋窩可摸到腫大的淋巴結。

  當你摸到腫塊時,怎麼判斷未來會不會變癌症?

  正確的觸摸方法是:將食指及中指併攏,在上述部位上下左右觸摸,若感覺到皮下有圓的、橢圓的、或條索狀,有雞蛋大小甚至更大的淋巴結節時,應立即去正規的醫院請醫生診斷。



8、肩部腫塊

  多為脂肪瘤,它質地柔軟表面光滑,屬於良性腫塊。不過,如果脂肪瘤壓迫神經造成疼痛,需要手術切除。

Advertisements

  當你摸到腫塊時,怎麼判斷未來會不會變癌症?

  脂肪瘤(lipoma)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組織形成的良性腫瘤。多見於40~50歲的成年人。瘤體質地柔軟,圓形或分葉狀,位於皮下,可以推動;瘤體大小不等,小的如棗大,用手摸方能觸知,大的可隆起皮面,但表面皮膚正常。腫瘤單發或多發,見於體表的任何部位,以肩、背、腹部為多見。多無自覺癥狀。血管脂肪瘤為一特殊類型的脂肪瘤,以年輕人較為多見,好發於下肢,可自覺疼痛,觸之亦有壓痛。



9、手腕上的腫塊

  最常見的是腱鞘囊腫,可以找外科醫生用注射器抽走其中的液體,一般很快就能恢復。如果腫塊沒有痛感,卻越來越大,有可能是肉瘤,不過這種病較為罕見。

Advertisements

  當你摸到腫塊時,怎麼判斷未來會不會變癌症?

  1.腱鞘囊腫是手部最常見的腫瘤,多見於青年婦女。

  2.部位多發生於腕背側、腕屈面撓側、以及手指近節屈面。

  3.腕部的腱鞘囊腫,源自關節附近的韌帶組織。有些囊腫與關節囊相通,多數呈球形,常為多房性,囊壁光滑與皮膚無粘連,張力較大而有彈性感。多數無癥狀,偶爾有手腕無力或疼痛不適者。

  4.位於手指近節屈面的腱鞘囊腫,源自腱鞘。都是小而堅硬,不活動,有明顯壓痛。多數患者因局部疼痛就診,觸捫始發現有此囊腫。肉眼不易看出。

  5.囊內充滿無色膠體 診斷困難時,可穿刺抽吸檢查。

  治療:治療方法很多,但易複發,其中以手術切除效果最好。

  1.手術切除對較大的腕背囊腫,或複發性囊腫、為了切除徹底防止複發,最好在臂叢麻醉下,使用空氣止血帶。作腕背橫皮膚切口,切除範圍需包括腫瘤基部及其附近1cm內的軟組織或關節囊,以減少複發機會。關節囊或腱鞘處留下的缺口,不必縫合。術后固定3天。

Advertisements

  2.囊內注射醋酸氫化可的松(HCA)先用18號針頭在皮內注入普魯卡因后再刺入皮內,抽出囊內膠體后,注入HCA0.5ml(12.5mg),每周1次,至完全消失為止。抽膠體時,可一邊抽,一邊用手指加壓於囊腫,以迫使膠體容易抽出。

  3.針刺 用毫針或粗注射針刺破囊壁數處,然後用手指按摩,直至囊腫基本消失為止。以後每日按摩數次,至消失為止。


相關影片:

Advertisements

回首頁

2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